裕民坊的故事
1981年10月18日,裕民坊麥當勞曾一度創下全球最多每日惠顧人次紀錄,其後36年來更成為附近居民的歡聚地點。但由於市區重建,強如「老麥」亦無法避免結業嘅命運。重建不止改變了觀塘的面貌,更令人唏噓的是許多集體回憶隨之而消散。
李維燊,一位出生在九十年代的攝影師,就曾以一張名為「穿越時空的少女」、描繪雨後裕民坊的照片,獲得了 National Geographic 主辦的攝影比賽的佳作獎。他認為,裕民坊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經過的獨有「風景」。
在 50 年代之前,裕民坊只是官塘的一個小海灣,名為深灣,位於牛頭角和官塘之間。50 年代開始,港英政府逐漸發展牛頭角和官塘,例如於 1954 年,由佐敦谷至深灣的牛頭角道建成。1955年,政府更在官塘灣填海發展工業區,又將 205 間寮屋戶遷移到牛頭角福華村。
當年港英政府大量移山填海,有很多石頭,因此許多建築和圍牆都是用花崗岩建造,例如曾經的裕民坊政府合署和旁邊的診所,那些圍牆就是由花崗岩建成。
60 年代初,裕民坊開始發展,特別是裕華大廈和國泰大樓一帶,有各種小店和攤位,樓下有五金店、涼茶店、水果攤、時裝店、家具店、牛雜攤、報紙攤、釣具店、鐘錶店、影印店、賀卡店、影碟店......全部擠在一起,只有狹窄的小巷供行人來往;而在唐樓上則有健身房、跌打醫館、理髮店、芬蘭浴等不同設施。
裕民坊之所以被稱為「坊」(英文 Square),而不是「街」或「道」,是因為街道規劃成方形的關係。裕民坊不僅指位於康寧道和同仁街之間的主要街道,還包括巴士總站和公園附近。時至今天,裕民坊甚至成為了觀塘市中心的代名詞。
裕民坊曾經擁有國寶、富年華、寶華、同樂、天然、東苑等老字號酒樓。可是,那些年裕民坊的六家酒樓盛世早已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快餐店。
其中一個經典觀塘地標是去年3月結業的裕民坊麥當勞(舊麥),在觀塘裕民坊已經開業超過 36 年,1981 年 10 月 18 日,觀塘裕民坊麥當勞打破全球麥當勞每日最多惠顧人次紀錄。
麥當勞對面的寶聲娛樂城,原本是 1965 年開業、邵氏公司所有的寶聲戲院。以前搭地鐵回到觀塘站時,遠遠便可以看到戲院外面的大型戶外看板上寫著「今期放映」。
至於裕民坊與輔仁街交界、由左派經營的銀都戲院,比寶聲戲院早兩年開幕。這座具現代主義風格建築是由著名建築師范文照所設計。
但是銀都開業不到數年就遇上六七暴動,戲院也捲入了政治風波。1967 年 6 月 14 日,警方派探員和防暴隊進入銀都戲院,以非法集會為理由吊銷牌照,這在當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裕民坊嘅命運,理論上喺 90 年代末就早已決定。自從香港製造業喺90年代開始規模縮減,前土地發展公司喺 1998 年提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成為到而家為止市區重建局最大嘅項目。
直至 2007 年市區重建局啟動法定規劃程序,正式將觀塘變天。影響區域包括裕民坊、同仁街、仁愛圍同物華街一帶,目標係將觀塘改建成為一個集住宅、商業同酒店於一身嘅市區,亦係香港史上最大規模嘅市區重建項目計劃。
呢個計劃旨在將「九龍東轉型同再次成為重要嘅經濟中心,成為所謂香港另一個核心商業區(CBD2)」:包括九龍東嘅啟德發展區、九龍灣商貿區同觀塘商貿區。
2013 年,有 80 年歷史嘅「雞記麻雀館」同樣難敵重建巨輪,觀塘龍頭分店關門遷店。90 歲舵手雞叔林國強,將雞記霓虹燈招牌捐給西九龍文化區M+博物館,而老店關門嘅晚上,雞記將以鮑魚、乳豬宴請街坊。
要知道,早於 1955 年,港英政府曾欲取締麻雀舖,林坤二子即雞叔林國強,代表業界同政府談判,政府終按麻雀牌嘅數目批出144個牌,雞記亦成為全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另外,裕民坊角落,年過八旬嘅鐘錶「醫生」梁江在這裡經營逾40年,為無數鐘錶延續生命,憑一對巧手養活三名兒女,呢間觀塘首間鐘錶店 2020 年 2 月 28 日正式結業。
大半生心血因重建被迫結業,佢坦言有萬般唔捨,亦唔捨幫襯多年嘅熟客,近日有愛好舊物嘅年輕人嚟佢店舖尋寶,希望佢讓出陳年招牌等,佢都慷慨送贈,笑言「賣仔莫摸頭嘛,有咩唔捨得呢」,反而慶幸喺比沙士更艱難嘅經濟環境下仍能及時退休。
昔日觀塘裕民坊的每一磚、每一瓦,雖然看上去殘殘舊舊,卻是香江繁華歲月的見證。經濟發展的腳步即使難以遏止,但當我們飛速前行,或許可以在一瞬間停下腳步,回顧過去,尊重曾經,千萬不要在重建發展的同時,讓一座城市的歷史和記憶揮霍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