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外觀看,麗池只是一棟普通建築物,但其內部卻裝飾華麗,還設有浮橋和小艇供客人遊玩。在當年,麗池為了跟上潮流,更是全面安裝冷氣,大大提高了顧客的舒適度。
麗池場內風光無限,到處鬢影衣香,盡是帶披肩穿旗袍、講上海話的小姐,每個人都打扮亮麗,再加上會場的閃閃金光,音樂和舞蹈交織,整個場面極盡歡樂與奢華,令人恍若置身夜上海,值得一提「六嬸」方逸華那些年也曾經在麗池唱歌。
在如此繁華的地方,消費者皆富貴階層,平均消費在百元以上,要知道當時普通「打工仔」的每月薪水平均只有一、二百,這裡的風光不是普通人所能消受的。後來夜總會退場之後,麗池變身為住宅,竟也繼續培育出如王德輝、吳光正和黃瑞麟等知名富豪。
翻查戰前嘅報章,發現麗池喺1940年已經開幕,當時唔係豪華嘅夜總會,而係一個遊樂場加舞廳同埋泳棚。
早於1910年代,英皇道七姊妹區作為泳棚區,有10座同埋8座係用竹棚蓋嘅泳棚,電車就喺呢度沿住海邊行駛,載泳客到七姊妹站落車、再去唔同泳棚游泳。
到1930年代,政府清拆部分泳棚填海發展,但麗池泳棚唔受影響所以得以保留。1940年發展成露天游泳池,之後加建上蓋,再發展成游泳池連餐舞廳、酒吧同埋溜冰場。
1940年8月21日,英皇道「麗池」正式開幕,麗池餐舞廳擺滿咗綠色嘅桌椅,大約有一百幾個座位,據麗池嘅職員講,有一組八人的菲律賓樂隊,每天下午五時至七時會有茶舞,九時至次晨二時就係餐舞時間,舞池若果唔係擺枱,面積當為全香港最大。
時至40年代尾,爆發國共內戰、政權易手,唔少上海同蘇浙嘅上流人士為咗逃避戰禍南逃香港,其中包括「上海三大亨」嘅杜月笙、作家張愛玲、文藝評論家宋淇、京劇女演員孟小冬以及「衛斯理」作者倪匡,以及來自東北嘅司馬長風,佢哋都曾經喺北角居住過。
香港淪陷期間,麗池被改名做「豐國海水浴場」重光平後被英軍徵用成為「北角空軍俱樂部」,1947年政府終於發還經營權,並由上海名人李裁法大手投資重建,經過裝修之後,麗池風采不減,而且有酒店、泳棚、泳池、舞廳、小型碼頭、餐廳同埋酒吧等等,麗池嘅中菜館由上海德興館嘅名廚主理,完全保持住上海嘅味道。
四、五十年代嘅北角有「小上海」之稱,上海人聚居喺北角台同堡壘街一帶,杜月笙就係居於堡壘街,所以「麗池」等娛樂場所就應運而生。鄰近「小上海」嘅北角皇都戲院一帶嘅娛樂場所,等同今天崇光百貨 ,在某程度上,「麗池」消費級別已經屬於相對平民級別。
為咗推廣業務,喺「麗池」首辦咗香港小姐選舉,首屆嘅「香港小姐選舉」喺1946年6月24日喺「麗池」舉行,參選佳麗共有13名,根據當年嘅報道,香港小姐冠軍係李蘭,亞軍係白光,季軍係潘江楓。到 1952 年選出咗導演但杜宇嘅千金但茱迪,呢位小姐認真厲害,出戰環球小姐更奪得第4名。
跟隨香港經濟發展,麗池於1948年增設高爾夫球場,又定期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包括中秋節連續三晚放水上煙花;端午節舉辦龍舟競渡、龍舟提燈等等,非常熱鬧。
後來正當麗池夜總會的生意逐漸攀上高峰的時候,總經理李裁法突然被香港政府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限時離境並在台灣服刑,麗池頓時群龍無首,自此落幕星沉,歇業拆卸,改建為「麗池花園」大廈住宅。
曾聽過長輩用「北角過啲」來形容經常遲到的人,到底「北角過啲」是甚麼地方?原來是麗池的諧音「例遲」(即是現時殯儀館與太古坊之間的地段)。
1957 年,麗池原址部份改建為麗池花園大廈,餘下地方其中一部分於 1958年改建為「麗池大酒店」,至 60 年代再改名為「金舫酒店」,而泳池仍稱為「新麗池」。
70 年代中期,金舫酒店結束業務,改建為金舫大廈。至此原有麗池的面貌,再不復見。加上 80 年代填海工程,今日難以聯想昔日泳棚的面貌了。
今天的北角,已不多「小上海」的斑駁影子,餘下的只有皇都和麗池這些地名。昔日的夜上海、女人的旗袍、富貴人家的繁華,皆成過眼雲煙,只能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揮之不去。從舞池的燈火到今天平靜的一隅,真的讓人深感時光荏苒,世事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