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置大廈喺1954年至1960年間建好咗,單位面積大約120平方呎,如果同而家最細嘅「龍床盤」豪宅比較,其實面積唔係相差好遠。
當時徙置大廈嘅設計係「H」形,樓高六至七層,最特別嘅地方,就係單位入面無廁所,成層樓嘅人,要共用廁所,浴室同廚房,同而家嘅「龍床盤」比有所不及,今天個個單位都有獨立廁所。
有住過徙置大廈嘅人回憶咁話:「每個人去廁所都要行一大段路到該層嘅公共廁所,男廁只有三格,污穢不堪,即使朝早去,廁坑已經滿晒咗。有時候喺繁忙時間,廁所全滿,就要行去樓上或者樓下一層試運氣,如果仍然爆滿,就要趕去另一座公屋解決。」
至於廁所旁邊係公共供水區,取水煮飯,洗衣洗菜都喺呢度。供水區另一邊係公共洗浴區,浴格都無門,係入面沖涼,好似天體浴室。
但係有一樣嘢,過去嘅徙置大廈會贏過「龍床盤」,就係「開放式廚房」。
當時為咗方便,每戶人家煮飯時,都會將爐具放喺門外嘅走廊,變成咗開放式廚房,連抽油煙機都唔需要,雖然鑊氣都會飄翻入屋,但勝在慳返唔少電費。而且每日同鄰居一齊煮飯,鄰里之間陪添親切感。
「住喺呢度,好容易識到鄰居,好有人情味,有咩好野食,或者煲咗湯,都會分比隔離鄰舍」
洗好嘅衣服,就會喺走廊同走廊外牆,架起晾衫竹,或者用鐵線晒衫,有時樓上嘅人晾衫唔扭乾,會滴落下層嘅衣服,就會有爭吵。由於係大廈外頭望過嚟,成排嘅「衫海」場面非常震撼,於是後來又有「萬國旗」嘅稱呼。
1972年全港人口超過400萬,當時240座第一型同第二型徙置大廈,就已經居住咗有532,475人。
喺嗰段時期,香港戰後百廢待興,加上不斷有內地人湧落嚟,一座七層高徙置大廈,可以住五百多戶人家,咁就成就咗半個世紀以嚟嘅獅子山下嘅悲壯一頁。
Keep reading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說好香港故事囉 😎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