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煩製造者」David Webb 的故事:香港股市的守門人
踏入2025年5月,當超過230人擠進香港外國記者會聆聽 David Webb 的告別演講時,現場每一位參與者都明白,這不僅是向一位患有侵襲性轉移性前列腺癌的金融分析師致敬,而是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終結。
David Webb 是香港最著名的投資者和企業管治倡導者,他創立的 Webb-site.com 網站已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考資源。作為獨立股評人,他長期致力於為散戶投資者爭取權益,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促進真正獨立的董事文化。
Webb 在告別演講中表示:「我本可以繼續投資並以富人的身份離世。這就是他們會在我墓碑上寫的——『一個富人』。但我一直是個行動主義者。在英國,我可能會成為一名政治家。因為我已擁有財務安全保障,並積累了法律和會計方面的技能,我想改革這個系統,阻止事情變得更糟。」這番話道出了他投身公共服務的初衷。









「謎網」揭露者
2017 年 5 月 15 日,Webb 在其網站上發表了〈謎之網絡:50家不沾手的港股〉(The Enigma Network: 50 stocks not to own),這篇文章震動了整個香港股市。他揭露了50家細價股之間複雜的股權互控網絡,警告這些公司可能在需要獨立股東表決時操控結果,並呼籲投資者遠離這些股票。
文章發表後第二天,米蘭站、美捷匯、久融控股等被點名的股票立即急挫。到2017年6月底,「謎網50」內的細價股掀起一輪洗倉潮,多隻股票跌幅達九成。這場風暴引發了香港證監會和廉政公署的大規模聯合調查,證監會動員 136 人進行調查,成為香港史上規模最大的證券調查行動。
事隔一年多,Webb 於 2018 年 10 月再發布「26隻不可沾手的股份」,針對華融系股份的問題,繼續他的市場監察使命。
從英國牛津到香港股壇
1965 年 8 月 29 日,David Michael Webb 出生於英國倫敦。1986年,他從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數學系畢業,大學時期曾開發 Sinclair ZX Spectrum 及 Commodore 64 電腦遊戲。畢業後轉往金融界發展,在倫敦的投資銀行任職。
1991年,巴克萊銀行將他派駐香港。1998 年,33 歲的Webb已賺得足夠財富,決定辭去投行工作,專心投資港股,同時在 11 月創立 Webb-site.com,作為非營利平台促進企業和經濟治理。
2001 年,Webb成為香港交易所收購及合併委員會委員及公眾股東權益小組成員。2003 年,他成功競選香港交易所董事,2006 年以 2.1 億淨票數高票連任。2013 年,他被任命為證監會收購及合併委員會副主席,正式成為香港金融監管體系的一部分。
自由市場的堅定捍衛者
在 David Webb 的所有貢獻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對香港自由市場原則的不懈捍衛。自由市場作為香港經濟的核心價值之一,是其崛起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石,而 Webb 可謂是這一價值的最忠實守護者。
在他的告別演講中,Webb 語重心長地提到:「我很遺憾看到香港如何從 1990 年代以來,逐漸偏離了那種讓它繁榮的自由放任政府形式。小政府本應專注於教育、醫療和社會安全網,而現在情況在過去二十年惡化了,系統越來越接近中央計劃經濟。」
他尖銳地批評政府「數千億元花在大白象工程上,土地被給予選定的公司」,並強調「香港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與內地的不同,擁有自己的稅制、稅收和許多其他壁壘。這些必須保持。」
Webb 不只是批評,更提出具體建議,如通過削減大型基建項目的支出來平衡預算,取消印花稅以及允許集體訴訟,以保護投資者利益並使股票市場對公司更具吸引力。在他看來,只有回歸真正的市場經濟,減少政府干預,香港才能保持其國際競爭力。正如他所強調的:「中央計劃經濟行為不能創造增長。」
Webb 的投資特色是「有入無出」的長期持有策略。然而,這種策略並非總是成功。據報導,Webb 在隆成金融一役中損失達八位數字。2006 年,他披露持有嬰兒車生產商隆成股份,但到 2014 年該公司突然宣布出售嬰兒車業務並轉型,之後進行一系列令市場震驚的交易,包括以折讓價大量發行新股和供股,導致 Webb 的股份不斷攤薄。
這些個人投資的挫折卻沒有阻止 Webb 為市場公正發聲。相反,有分析認為正是這些經歷促使他更加深入調查市場中的不良行為,最終發表了「謎網50」等重要文章。
守護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David Webb 對香港金融中心的貢獻無可估量。在全球投資者眼中,一個成熟金融市場的核心價值在於其透明度、公平性及監管水平,而 Webb 正是這些價值的堅定捍衛者。他花費 27 年時間,不遺餘力地揭露市場缺陷、推動監管改革、保護小股東權益,使香港股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維持其高標準和良好聲譽。
當其他金融中心因監管鬆懈或市場操縱而聲名受損時,香港能夠依靠 Webb 這樣的獨立聲音及時糾正市場偏差。他的「謎網」調查引發的改革,不僅懲處了不良行為,更向全球發出強烈信號:香港不容忍市場欺詐,這大大增強了國際投資者對香港作為安全、可靠金融中心的信心。
正如他在最後演講中所言:「什麼使香港特別,是它與內地的不同之處。」Webb 理解並強調香港金融市場的獨特優勢必須靠良好治理來維持。他的工作不僅保護了每個小投資者,更守護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David Webb 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投資者,更是香港金融市場的銳利觀察者。他的網站Webb-site.com 已成為投資者的重要參考資源,他每年聖誕節前公開推介的股票往往得到市場追捧。
他在 2025 年 5 月的告別演講中呼籲廢除印花稅並允許集體訴訟,以保護投資者權益。他還警告香港已偏離了使其繁榮的自由放任體系,呼籲未來的領導層要明智地推動市場經濟。
最後的禮物
2020 年 6 月,Webb 在其網站宣布患上前列腺癌,且已擴散至骨骼。到 2025 年 2 月,他透露自己的 5 年存活率只有約三成,生命已進入「以月計而不是以年計的階段」。
面對生命的終結,Webb 開始規劃自己的遺產。2025 年 3 月 17 日,他宣布去世後將把自己十年積累的線上資料庫在 Github 上開放給公眾繼續使用,但強調編輯功能必須隨他一起消失,以防止網站被濫用。
「作為對公眾利益的最後禮物,」Webb 寫道,「我相信自己從 1998 年以來一直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他希望自己的資料能夠繼續推動公司治理和經濟透明度的改善。
Webb不僅為自己爭取權益,更為所有小股東爭取公平。他的工作讓香港股市變得更加透明和公正,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然關心著公眾利益和市場健康。
獅子山下的X-Men學院
正如財經評論員孫柏文曾經撰文表示,Webb 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他本身是個「勁人」,更因為他代表了「香港之所以成為香港」的精神本質。「香港成為香港,一路散發嗰種世界領先大都會嘅浪漫,就係歷年來都有 Webb 兄呢種奇人異士,自發咁選擇聚喺呢個福地。」
孫柏文將香港比喻為「真人版嘅 X-Men 學院」,一個匯聚來自五湖四海、鬥心極強的人才的地方。就像漫畫中的變種人,這些人才或許各有特質、甚至被主流社會排斥,但在香港這個包容多元的平台上找到了施展才華的空間。
這種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繪了 Webb 的角色:一個被大股東和上市公司視為「麻煩製造者」的異類,卻因其獨特視角和無畏精神成為市場的守護者。在這個真實版的 X-Men 學院中,Webb 以金融專業知識為超能力,守護著市場的透明與公正。
昔日香港 Takeaway
如今隨著香港社會和經濟環境的變化,這個曾經匯聚各路奇人異士的 X-Men 學院似乎正逐漸褪色,某程度上也象徵著那個曾經充滿活力、開放多元的香港金融生態正在改變。David Webb 用他的專業知識和無畏精神,將「麻煩製造者」的標籤轉化為榮譽徽章,也提醒了世人,有時候製造「麻煩」是為了防止更大的災難。
在追求利潤至上的金融市場中,需要像 Webb 這樣的「麻煩製造者」— 那些願意為公義發聲,即使面對個人損失也堅持原則的守護者—才能維持市場的公平與健康。就像Webb自己所說:「我希望他人接力發聲,繼續向有問題的政策及監管施壓。」這句話不僅是一個請求,更是他留給香港金融市場的寄語。在香港金融史上,Webb 的名字將永遠與誠信、透明和公正聯繫在一起。
就好似廖子良醫生守護病人嘅公義一樣🥹🙏
版主…哦…HKStory Takeaway messages:-😭😭
在追求利潤至上的金融市場中,需要像 Webb 這樣的「麻煩製造者」— 那些願意為公義發聲,即使面對個人損失也堅持原則的守護者—才能維持市場的公平與健康。就像Webb自己所說:「我希望他人接力發聲,繼續向有問題的政策及監管施壓。」這句話不僅是一個請求,更是他留給香港金融市場的寄語。在香港金融史上,Webb 的名字將永遠與誠信、透明和公正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