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格拉斯堡的故事
知唔知香港都有一座糅合了都鐸、哥德及新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城堡?呢座「杜格拉斯堡」喺1861年由香港黃埔船塢公司創辦人之一杜格拉斯‧林柏(Douglas Lapraik)興建,作為佢嘅山頂豪宅住所同埋公司嘅總部。
1842年,杜格拉斯‧林柏來港,先就職於鐘錶行,及後開設船務公司 Douglas Steamship Company。1861年,他買下位於郊區地段三十二號一幅面積9.5畝的小山丘,包括現時港大嘅大學堂、西苑以及網球場一帶的土地,並在1861-67年間興建了杜格拉斯堡(Douglas Castle),古堡建築面積約二千餘平方呎,共有兩層。
當杜格拉斯‧林柏返回英國之後,杜格拉斯堡賣咗俾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改名為納匝肋修院。時至今天,昔日城堡變咗香港大學嘅學生宿舍,喺杜格拉斯堡度入住嘅莘莘學子,雖然冇王子或者男爵嘅身份,但佢哋會自居為「城堡居民」Castler,繼承堡主杜格拉斯.林柏嘅精神。
香港日佔時期,杜格拉斯堡同伯達尼療養院分別變成香港仔船塢工人嘅宿舍同日本憲兵嘅總部。戰時,神父被驅趕走,據聞底層休息室同對出庭園成為當時揍打華人、執行死刑同停屍嘅地方。 1953年,巴黎外方傳教會離開咗杜格拉斯堡。
抗戰成功後,杜格拉斯堡重新回到傳教士手中,但建築物已經被戰爭的陰影籠罩,其中嘅印刷所也因為白蟻的侵蝕而無法再使用。戰後中國政局動盪不安,再加上中共掌權後,宗教並未受到極權的接納,杜格拉斯堡在大中華地區傳教的價值已經消失,所以傳教士們陸續離開。與此同時,香港大學正在尋找地點興建學生宿舍,因此於1954年12月4日正式收購了這座古堡。
喺杜格拉斯堡對面,有一座喺1875年興建嘅伯大尼修院,係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畀傳教士休養嘅地方。
巴黎外方傳教會買咗呢座古堡嘅時候,佢哋係喺巴黎鑄造咗一座螺旋樓梯,然後由海運運嚟到香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搶走咗呢座銅梯運到日本,戰後係香港政府嘅要求下返返嚟大樓。呢座銅梯總共有五十二級,每兩級係四分之一圓形,全部都係由生鐵打造嘅。
杜格拉斯堡嘅主要建築特色仲係保留住嘅。大樓嘅一樓同二樓有石柱嘅柱廊,同埋有都鐸式建築風格嘅尖拱。屋頂上嘅城堡式女兒牆同小尖塔同角樓,係呢座建築最吸引人嘅特色。
根據傳統習俗,行上樓嗰陣,男性應該先行,女性跟住行;反過來,行落樓嗰陣,女性應該先行,男性跟住行。
這座宿舍除了承載著香港的歷史印記,也有極其重要的文化價值,多部香港電影曾在這裡取景,其中包括《川島芳子》、《情聖》、《今夜星光燦爛》、《流氓醫生》、《玻璃之城》和《竊聽風雲2》。這些電影紀錄了昔日香港的文化記憶和情懷,使我們能夠重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
然而,對於杜格拉斯堡的「居民」來說,這裡更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連結和友誼。在這個環境中,他們一起學習成長、共同進步。
也許,杜格拉斯堡在提醒我們,家並不一定是一個物理的地方,而是一個讓人感到歸屬和溫暖的地方。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我們能夠在彼此間建立真摯的連結,我們就能夠找到家的感覺。這也許就是杜格拉斯堡想傳遞的簡單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