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聲的故事
粵劇名伶林家聲,一生都獻身於粵劇事業。佢建立咗好多個劇團,創作咗《雷鳴金鼓戰笳聲》、《無情保劍有情天》等粵劇作品,多年來積極推動粵劇嘅發展。 1981年,佢獲英女皇授予榮譽勳銜,不過喺1993年後就漸漸淡出咗舞台,晚年患上咗柏金遜症。
昔日香港曾經孕育咗好多粵劇名伶,俾唔同嘅表演藝術家展現自己嘅平台,呢班名伶無不工作認真、勤奮,好似林家聲咁磨練演藝技巧。
林家聲喺香港出生,爸爸係大埔火車站站長,媽媽喺林家聲3歲嗰陣因病過身,佢有一個胞姊。
喺1939年至1941年期間,林家聲讀崇德學校,因為香港當時係日本統治,日本政府規定所有香港學校都要教日文,佢唔想學,所以就退學、轉去彌敦道嗰個玫瑰音樂學院,跟容得怡同容德昌學唱粵曲同彈洋琴。
1943年,林家聲拜鄧肖蘭芳為師,開始學習粵劇排場戲。佢以古老的排場戲「中州音」古腔來唱歌,而當時佢只有11歲,並以神童的姿態演出了佢的第一個角色「武松」。在粵劇演出中,佢係從小角色開始。
香港重光後,林家聲由廣州回到了香港(戰時舉家北上避難),得到了幾位名師的傳授,佢還曾跟隨袁小田學藝。 1948年,佢成為了粵劇四大天王之一薛覺先的最後一位入室弟子。
時間快轉去到60年代中期,正值文化大革命,香港社會亦一片混亂,暴動、宵禁無日無之,市民都祗願留喺屋企睇免費電視。而且暴動平復之後,國語電影同時代曲開始興起,客觀情況對粵劇發展相當不利。
但係喺1962年,林家聲依然組成咗「慶新聲劇團」,仲擔任文武生一職,同編劇徐子郎同潘焯合作。 1965年,佢再次成立一個完全可以實驗自己理想嘅劇團「頌新聲劇團」,同編劇李少芸同葉紹德合作。
「頌新聲劇團」創立喺香港嘅「火紅年代」,學運、工潮、暴動,社會動盪不安,林家聲設定咗長期嘅演出計劃,希望喺呢個荒蕪咗嘅香港粵劇界,重新喚起人哋嘅注意同埋重視,為粵劇嘅存亡努力。
當觀眾慶幸頌新聲可以為粵劇帶嚟清風嘅時候,六七年春節之後,演完咗第四屆嘅《龍鳳爭掛師》之後,就因為劇本難求同埋院期零碎嘅原因,就無奈宣告解散。
但於短短一年,已經創作咗四套全新劇本,頌新聲嘅努力同成績,係有目共睹,呢個初試啼聲嘅演出,被視為頌新聲嘅探索期。佢哋嘅嚴謹認真嘅演出風格,已經為低沉灰暗嘅粵劇點亮咗明燈,指引出一條可行同埋值得一試嘅路。
至於在電影界,林家聲亦獲獎無數,佢每年拍嘅電影都能夠入選「香港十大賣座電影」,但係喺一九六六年,佢嘅最後一套電影《孝女珠珠》 ── 一套講述伶人奮鬥成功嘅電影殺科之後,佢就咁結束咗自己嘅銀色生涯,繼續投身自己最鍾愛的粵劇。
喺粵語片製作量仍然高企之際,邊個會毅然決然咁離開呢個能夠賺大錢同有名利嘅銀色行業、全身投入到接近被淘汰、收入同付出唔成比例嘅粵劇藝術?林家聲當時嘅選擇,相信係絕無僅有。
林家聲對粵劇嘅執著同追求真係令人敬佩。喺佢眼中,金錢嘅多寡唔係最重要嘅,佢追求嘅係可以發揮自己所長嘅舞台,佢曾接受訪問時提到:「錢嘛,亦唔知點算多點算少。我只係覺得,電影唔能夠發揮我所長,而舞台,我可以參與、發表意見,決定點樣處理自己嘅戲,所以我最後決定返到舞台全身投入。」
2015年8月4號晚上9點52分,林家聲喺九龍塘窩打老道寓所心跳突然變弱暈倒,昏迷後由佢嘅弟子周振基送去廣華醫院救治,可惜至晚上11點左右證實不治,享壽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