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任何形式的璀璨都會消逝。日式夜總會在90年代後期面對金融風暴與鄰地競爭式微。取而代之,是低價的「D場」與私人會所 Clubbing 漸受年輕人喜愛,而內地24小時通關也吸引了不少慕名北上消費的顧客,一切就如電影《一路向西》裡的描述一般。
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人口急劇增加,上環的「大笪地」成了「平民夜總會」。然後隨著80年代日本經濟的崛起,日本式夜總會在香港變得很受歡迎,這些夜總會由「媽媽生」領導,帶領著年輕漂亮的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猜枚,部分仲會陪客人「出街」。
尖東曾經是日本式夜總會的集中地,位於科學館道的「大富豪」是由羅焯和陳健心夫婦共同創辦,當時號稱全球最大的夜總會之一,1984年12月12日開業,有許多知名人士包括光大集團前主席王光英參加剪綵儀式。大富豪佔地5.7萬平方呎,創辦人羅焯在1996年以1.86億元購入了這個地點。
「大富豪夜總會」開幕初期的股東背景非常強大,包括前聯交所主席李福兆、陳香桃以及光大集團前主席王光英都有參加開幕,但之後各股東陸續退出。
全盛時期,大富豪夜總會光內部裝修就花費了九千多萬港幣,總共聘用了千多名員工,裝潢華麗,中央設有大舞池,還放置了一輛仿勞斯萊斯的古董轎車(該車在電影《金雞》中出現),就連廁所的「所長」也每月可以得到兩萬蚊貼士。
當時的「大富豪」夜總會,小姐的質素普遍偏高,有些甚至是精通多種外語的大學生來兼職,在一個月的時間裡,最少可以賺到十幾萬港幣,許多富家公子哥為了追求她們,不惜送車和鑽戒來虜獲她們的心。
大富豪場內有數千尺的舞池和大廳,約有三十張半圓形的卡座梳化,這裡的消費多寡由人自己選擇,如果選擇坐在大廳,就可以不需要小姐陪伴,但每人最低消費是五百港幣,包括一杯飲品和限坐一小時。
如果選擇獨立的貴賓房,最低消費是二千八百港幣。當時大富豪的員工底薪不高,收入主要依賴小費。
八、九十年代是夜總會的輝煌時期,全港有多達200間大小夜總會,就連西班牙超級足球勁旅皇馬在2003年訪港作賽時,球星魯爾、古迪和摩連迪斯也曾慕名夜訪大富豪,成為一時佳話。
自1998年金融風暴開始,當時恒生指數跌至6545點,沙士時失業率更高達7.9%,經濟跌到谷底,市民欲哭無淚,以往魚翅撈飯的日子一去不返,夜總會生意從此一落千丈。大富豪後期則門庭冷落,每晚只有八、九間房有客,駐場小姐更大幅減少至三十名左右。
曾縱橫夜總會33年、被稱為「金牌大班」的媽媽生憶述,回歸後夜總會歷盡難關,「03年沙士、金融風暴都有啲…… 真正原因有好多,但主要係24小時通關,客人北上,少咗一半客人」。
2003年1月27日,落馬洲管制站實施24小時通關,當晚通宵過關人數達4600人次,自此形成港人北上消費,再加上同年爆發沙士疫潮,在雙重打擊下,香港經濟面臨極大衝擊,夜總會掀起執笠潮。
2002年尖東富城及灣仔新杜老誌夜總會先後熄燈;2005年,有22年歷史的中國城拉閘;「三大夜總會」最後一間大富豪,撐至2012年也結業。
到了 2012年,見證香港紙醉金迷年代嘅尖東大富豪夜總會,經歷廿八載風雨,終唔敵市場變遷,光榮結業。「從頭到尾」由開業任職到而家嘅經理江哥搖下頭嘆口氣:「回歸前話(香港)唔會改變,但點會真係唔變吖!」
知道大富豪結業,無數退休「媽媽生」,婚後移居外國「小姐」,仲有曾經工作過嘅「侍應」、「經理」、「廁所伯伯」、「代客泊車」等等,都約咗一齊喺結業前去「大富豪」追憶一番。
80年代起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其間港人歷盡移民潮、洋行撤資及樓巿股市大跌等信心危機,於是鄧小平當時一句「馬照跑,舞照跳」,向港人派定心丸保證50年不變。
大富豪夜總會見證香港「魚翅撈飯」的奢華歲月,門口更有一句「大富豪與你攜手見證璀璨夜生活香港」標語,那是真正「夜繽紛」的標準,當大富豪都告別了超過 10 年、「舞照跳」早已不再嘅時候,我哋或者係時後接受「香港已經返唔翻轉頭」嘅事實。
就好似劉美君喺八十年代嘅流行歌曲《最後一夜》嘅一段:「最後這一晚,就快消逝,以後未來是個謎,不必牽強說盟誓,難料那夜再一齊,Let me touch you one more night!」
據說大富豪曾經想上市,但可能因為當年社會風氣比較保守而唔成事。有人笑問大富豪如果送紅股係咪叫「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