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香港故事囉 😎
說好香港故事囉 😎
海洋公園前半生的故事
Preview
0:00
Current time: 0:00 / Total time: -1:30
-1:30

海洋公園前半生的故事

海洋公園是香港人的快樂記憶,又是香港的文化象徵。那裡無論是纜車景色、海洋生物表演或者機動遊戲,全都扣人心弦,帶來難以忘懷的體驗。至於曾經紅極一時的水上樂園、鎮園之寶殺人鯨「海威」小姐、深受歡迎的海洋劇場、以至刺激的越礦飛車等等,其實牽動了無數香港人的童年回憶。

為慶祝訂戶人數突破 1 萬人,推出「90日免費贈閱計劃」,以答謝廣大訂戶的支持。歡迎大家訂閱以收聽聲音版故事、獲取足本的故事內容,永不錯過任何更新!

立即領取90日免費贈閱🍻

然而,隨住時代變遷,這些經典元素或早已消失不見,或將面臨調整和轉型,這是海洋公園作為香港文化重要組成部份的宿命。

前身巴黎農場

海洋公園的山下部份,前身其實叫巴黎農場(亦稱「新巴黎農場」),農場位於南朗山北部嘅山腰,佔地約100畝,創辦人謝德安係澳門一代賭王何鴻燊嘅五姐夫。巴黎農場早於1950年代開業,到了1972年7月,因為政府撥地興建海洋公園而結業,「遺址」正是海洋公園海馬標誌一帶以下地方(即現時香港警察學院附近)。

建於1950年代嘅巴黎農場卻係一個「好好玩」嘅週日去處。幾毫子嘅入場費就可以嚟玩中式花園、動物園、中樂廳、蠟像館、兒童遊樂場,仲有好多農業設施作農務示範。巴黎農場茶室於1956年開業時,第一位華人議會議員周壽臣還有現身親自剪彩。

因為創辦人謝德安曾經係美軍翻譯員,人脈很廣,有其渠道搵各種奇珍異獸。巴黎農場嘅動物園雖然冇荔園嘅大象「天奴」或海洋公園嘅殺人鯨「海威」之類動物明星,但都有好多有趣嘅奇怪動物,例如孔雀、猴子、天鵝、飛鼠、矮腳馬、浣熊、大蟒蛇同最受遊客歡迎嘅黑熊。

巴黎農場動物園曾發生過一次驚心動魄的意外,話說1965年,一個瑞士小朋友伸手入黑熊獸籠之內,黑熊竟然不客氣地咬去其一隻手臂,事後小童父母控告巴黎農場管理疏忽,但最後法庭判巴黎農場勝訴。其實,當年巴黎農場的其他動物,例如獅子猴子都會向行得太近的遊客射尿,不是是否這個原因啟發了海洋公園後來大搞水上運動。

政府出地 馬會興建

喺1950年代嘅時候,有一班海洋生物嗜好者向政府建議喺香港興建一個水族館。最終政府喺1971年批出黃竹坑一塊地,由馬會籌備,建造一個細型海洋水族館。目的係提供市民多個休閒娛樂場所,同時希望馬會喺經營海洋公園嘅過程中,將賭業所賺嘅錢回饋俾香港市民。

海洋公園嘅興建耗資1.5億港元,興建工程持續咗4年半。1977年1月10日,海洋公園由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主持開幕禮正式開幕,而喺5日後(1977年1月15日),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

海洋公園最初分為內園區同外園區。內園區有三個主要娛樂水族設施,包括「海豚劇場」、「珊瑚館」同「海盜灣」。而外園區有適合野餐嘅草地、餐廳、紀念品商店、水池、細型水族館同觀鳥園等。俾遊客喺內園區出黎之後繼續郊遊。

開始入不敷支

喺1982至1984年之間,賽馬會再次撥款2.4億港元進行公園第二期發展工程,先後興建咗水上樂園、登山電梯、百鳥居、紅鸛池同孔雀花園等設施。喺早期,海洋公園嘅運作資金主要係依賴門票收入同賽馬會嘅撥款支持。因為入場費偏低,曾經出現過虧損嘅情況。

喺1987年7月1日,政府通過《海洋公園公司條例》成立海洋公園公司管理海洋公園。賽馬會再次撥款2億港元成立信託基金,而公司需要自負盈虧,可以以商業手法經營。隨後,公園喺1989年至1992年之間建成古村、鯊魚館同兒童王國等設施。而喺1999年,海洋公園嘅水上樂園因為入場人數不足而停止運作。

喺1998年之後,海洋公園開始出現虧損。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加上遊客認為公園缺乏新鮮感,再加上鎮園之寶虎鯨海威病逝,都係原因之一。雖然1999年香港海洋公園引入兩隻大熊貓嘅計劃,又獲得中國大陸部門同意,但始終無法提升入場人數。

盛智文中興

2003年3月,香港受到非典疫情的重創,導致海洋公園的遊客人數急劇下降。為了讓海洋公園重獲新生,同年7月,盛智文接任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積極展開全新的發展計劃。

當時設施老舊的海洋公園,已不受遊客歡迎,加上強敵香港迪士尼快將落成,絕對是個燙手山芋,故有人建議海洋公園早日倒閉,以空出值錢的地皮,但盛智文堅決反對:「這樣跨越山間的主題樂園世界少見,而且是本土出品,陪伴很多人成長,必須要保留下來。」

當日盛智文首度踏足海洋公園,看到員工因擔心樂園狀況而很不快樂,盛智文認為:「他們也看不到前路,主題樂園的宗旨是要帶給客人快樂,如果連員工自己也不樂在其中,客人自不會再次光臨。」

盛智文在接手海洋公園後,做的第一件事是改變園區環境,重新整改園區的餐廳,讓客人改變對海洋公園不好的印象。他成功地增加了景點數量,並創造了許多主題活動,例如「十月全城哈囉喂」等,大幅提高了入場人數,又加入「亞洲動物天地」等新主題園區。

盛智文認為海洋公園是香港本土品牌,與主打奇幻的迪士尼不一樣,他還將經營蘭桂坊的方法融入海洋公園中,推出萬聖節、聖誕節等主題活動,令海洋公園翻身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之一。

在盛智文的領導下,海洋公園舉辦了許多節日活動,如「十月全城哈囉喂」等,並進行了翻新和擴建。在他的11年任期內,海洋公園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由2003年海洋公園虧損4,100萬,盛智文接手後的海洋公園,海洋公園連續11年有盈餘,最高曾賺2.04億,最少都有8200萬。

積弱衰退期

2014年6月,特區政府在只有一個月期限下通知盛智文不再續任海洋公園主席,由副主席孔令成接任。盛智文相信梁振英委任孔令成為新任主席,是政府迫使他離任。

盛智文離開後的海洋公園,一直沿用舊有模式,大部分景點和設施也保持原狀。「創新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當我們管理公園時,我有苗樂文(Tom Mehrmann)作為行政總裁,他擁有27年的主題樂園經驗。我們一直在進行不同的創新,每6個星期都有不同的活動。」

隨著盛智文離開,苗樂文兩年後也不再續約。接任的李繩宗過去一直擔任公園財務總監,連同本來是盤谷銀行資深副總裁的孔令成,兩個人都是金融人,只懂得睇數同慳錢,缺乏靈活管理嘅頭腦。

從2014/15年度開始,海洋公園的收入在香港旅客人數沒有明顯下跌的情況下,一直下降,連年虧損的積弱時期正式開始。後來繼任的劉鳴煒和龐建貽,也是乏善可陳。

盛智文表示,香港迪士尼開幕後,公園為了保持競爭力,需要商業化運作,但卻受到政府限制,他形容這就像是「經營一間企業時雙手被反綁」。他舉例說,過去每次提出加價應對通脹,都遭到政府反對。他認為,如果公園能收取與香港迪士尼相近的入場費,現在或許不會虧錢。

其實面對崩潰邊緣的海洋公園,不能是管理者能力不足的問題,主題公園其實也是本土文化的載體,海洋公園是香港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翻新投資固然重要,可是最終,公園最需要的是一份對「本業」的堅持,一份對香港文化的尊重與繼承。當管理者忽視了這種最基本的需要,忘記了當年成立海洋公園的初心,或許這就是海洋公園的真正死因!

Share 說好香港故事囉 😎


SOURCE
【海洋公園】黃竹坑最早的主題樂園 — 巴黎農場

Listen to this episode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說好香港故事囉 😎 to listen to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

說好香港故事囉 😎
說好香港故事囉 😎
昔日香港故事,唔止關乎過去,更將塑造我哋未來。歡迎成為付費會員,收聽更多足本香港故事,您嘅鼓勵係我做內容最大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