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香港故事囉 😎
說好香港故事囉 😎
成為年費訂戶,即送《最後一課:在時代盡頭,留給未來的重逢之書》電子書!
4
0:00
-11:06

成為年費訂戶,即送《最後一課:在時代盡頭,留給未來的重逢之書》電子書!

「告別為了重逢,記憶就是希望,耕種直至未來!」
4

為答謝讀者支持,即日起至 2024 年 11 月 11 日,只要成為年費訂戶,即送《最後一課:在時代盡頭,留給未來的重逢之書》電子書!

温提:本限時優惠名額限送 50 本,先到先得,手快有手慢冇 🎉 🥳


飛地出版的《最後一課:在時代盡頭,留給未來的重逢之書這本新書收錄了四位來自香港的大學教授的最後一課。其中,陳健民和邢福增教授的講課是香港中文大學「思托邦」講座的一部分,場面感人,吸引了數百名師生及校友出席,在校內外引起廣泛迴響。

以往的「博群大講堂」曾邀請不同界別的代表來講座,例如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衛方、著名作家兼中大教授李歐梵、填詞人林夕和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等,皆曾擔任主講嘉賓。可惜現時已不再舉辦,並從中大校園消失。

張燦輝教授的講座則是在網上進行,他與一群中大哲學系的學生探討死亡與生命的反思。而陳祖為教授的「最後一課」,並不是在課堂上授課,而是在他離開香港大學後在Facebook上發表的告別寄語,分享他的教學經歷與教育理念,這引發了不少舊生的共鳴與反應。

這本書涵蓋了陳健民、邢福增、張燦輝和陳祖為四位教授的最後一課,而本文將介紹陳健民的部分。如果大家對書中內容有興趣,想了解其他教授的最後一課,可以購買書籍,也可以選擇訂閱我們的年費計劃,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將贈送《最後一課》電子版給年費訂閱或續訂的朋友。

2018年11月,佔中發起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前副教授陳健民在「思托邦」講座中進行了告別課,題為「毋忘燃燈人」,以此向他人生中的啟蒙者致敬。這堂課的內容被收錄為本書的第一章。

社會意識的啟蒙

在陳健民還在讀預科的時候,香港發生了「金禧事件」,這件事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金禧事件」是1970年代香港的一場學生運動,源自九龍城天主教德蘭中學的前身寶血金禧中學因財政問題而引發的教會與進步教師之間的矛盾,當時引起全港轟動。

當時陳健民是中學學生會會長,他曾詢問校長對事件的看法,校長卻稱這些人是「搞事分子」,令他感到不滿。陳健民參加了維園的集會,並受到了當時社會運動的深遠影響。

信仰的啟蒙

對陳健民信仰影響最大的是德國牧師潘霍華的《獄中書簡》。潘霍華因反對納粹政權,甚至參與刺殺希特拉的計劃,最終被逮捕。潘霍華的信仰讓陳健民理解到,人應該在當下時空中,盡力去做正確的事,而不必追求立即的成果。

民主理念的啟蒙

在1979年至1983年期間,陳健民讀大學的時候,受到了北京民主運動和胡平《論言論自由》的啟發。他認為,言論自由是每個人表達自身意見的權利,無論意見好壞正誤,都應被保護。

人生志業的啟蒙

陳健民在耶魯大學受到林茲教授的啟發,決定成為學者,用知識介入社會,好好培育年輕人。林茲提出的五個促進民主鞏固的條件,包括公民社會、法治、政黨政治、經濟市場化以及廉潔有效的行政系統,對陳健民影響深遠。

最後,陳健民以梵谷年輕時與老師的對話來勉勵學生,強調人應該有勇氣去追求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即使結果不如預期,至少努力過便無悔。「其實只要有勇氣同力量去做自己認為啱嘅事就夠,即使可能結果係錯,但至少你都嘗試過。人應該跟住自己理性嘅最高指示去行事,至於最終嘅價值,就要等上帝去評判。」

Share 說好香港故事囉 😎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dcast

說好香港故事囉 😎
說好香港故事囉 😎
昔日香港故事,唔止關乎過去,更將塑造我哋未來。歡迎成為付費會員,收聽更多足本香港故事,您嘅鼓勵係我做內容最大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