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訂閱以收聽聲音版故事、獲取足本的故事內容,永不錯過任何更新!
中環愛丁堡廣場建築群歷盡香港多個重要「第一次」,如政府「還政於民」的實踐,首度經歷民主運動的風起雲湧,更是首個多層停車場的誕生之地,訴說著香港經濟蓬勃起飛的一頁。
在藝術文化方面,愛丁堡廣場的香港大會堂亦見證了多項首屆文化節事的開幕,包括香港藝術節、亞洲藝術節等,引領香港進入新的藝術世界,同時也深化了市民對文化的認同感。大會堂不單是舞台,更是傳承香港近代歷史的重要地標。
愛丁堡廣場可以被視為殖民地政府施政的重要標誌,這裏與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一樣,是前港英政府首次將大型填海地劃為公共空間的地方。廣場建成後,天星碼頭啟用,中區海旁成為當時的交通樞紐,許多大型社會運動也在此展開。
藝術公共空間
愛丁堡廣場座落於維多利亞港旁,位於港島市中心,建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年由菲臘親王賜名,被港人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現代實用建築主義的典範,也是香港市區海濱公共空間的典型代表。
1990年,香港電燈公司為慶祝成立百年,於愛丁堡廣場舉辦永久街燈展覽,展出各個年代的街燈,包括一盞仿製1890年代香港首支電燈,以及安裝了不同年代風格燈罩的街燈,共八盞仿古歐陸式街燈。此外,路政署亦在愛丁堡廣場迴旋處及康樂廣場的行人道上,豎立了十六盞藝術風格的燈柱。
2002年,香港政府為迎接香港回歸五週年,在愛丁堡廣場的長凳上安裝了鐵製的香港市民剪影,以展示香港人的多樣生活。因此,愛丁堡廣場實際上承載了許多香港的歷史和價值。
至於愛丁堡廣場的兩旁的碼頭,皇后碼頭和愛丁堡廣場碼頭,是英國皇室儀式和公眾活動的場所,見證過殖民地時代的重要歷史時刻,包括維多利亞港的填海變遷和戰後香港的經濟蓬勃發展。這個建築群與保留至今的香港大會堂、愛丁堡廣場、和平紀念碑和立法會大樓相呼應,展示五六十年代的建築風格,彰顯港英時代的歷史情懷。
保衞皇后碼頭抗爭
皇后碼頭更是一級歷史建築,象徵英國殖民時代的重要建築,在香港殖民地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在英國統治時期,皇后碼頭是香港政府高官和英國皇室的專用碼頭。每位香港總督上任時的傳統,都是搭乘遊艇抵達中環的皇后碼頭,接受歡迎儀式和閱兵,然後前往香港大會堂宣誓就職。同時,皇后碼頭也是昔日香港渡海泳比賽的終點。
這兩座碼頭因需要配合中環填海計劃曾有過拆卸計畫,但因民眾對建築物整體不宜拆卸的要求,及對文化傳承、集體回憶及公共空間的呼聲,引發…
Listen to this episode with a 7-day free trial
Subscribe to 說好香港故事囉 😎 to listen to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